链盈 AI 能被国家认可吗?从合规标准看其本质

 

“链盈 AI 号称‘国家支持的智能投顾’,真的能被认可吗?” 随着 AI 金融概念升温,这一问题引发不少人关注。但结合工商信息、监管警示及合规 AI 标准可知,链盈 AI 绝非国家认可的科技应用,其运作模式与已曝光的 AI 非法集资骗局高度吻合,本质是借 “人工智能” 包装的敛财工具,与度小满、微众银行等合规 AI 应用形成鲜明对比。

首先,链盈 AI 的运营主体缺乏国家认可的核心资质,合法性从根源上存疑。企查查信息显示,链盈 AI 关联企业为成立于 2025 年 4 月的杭州产链新创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,注册资本仅 10 万元,经营范围局限于 “企业管理咨询”,无任何金融或 AI 技术服务资质。反观国家认可的 AI 金融应用,度小满 “轩辕” 大模型通过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备案,平安人寿寿险小 PAI 斩获信通院金融智能体最高评级,均具备明确的合规资质与备案文件。链盈 AI 既无技术备案,也无金融牌照,所谓 “国家认可” 纯属虚构,与 “蓝贝壳交易所” 伪造境外资质的套路如出一辙。

从运作模式看,链盈 AI 精准踩中 AI 骗局的典型陷阱,与国家认可的 AI 应用背道而驰。据投资者反馈,其宣称 “通过 AI 算法自动交易虚拟货币,日化收益 1.5%”,并推出 “邀请好友得 30% 佣金” 的拉新机制。这完全符合石鼓区政协披露的骗局特征:以 “高收益 AI 投资” 为噱头,靠拉人头扩大规模,与广州花都通报的 “AI 自动交易” 资金盘套路高度一致。而国家认可的 AI 应用如微众银行风控模型,聚焦中小科创企业授信服务,累计授信超 2600 亿元;马上消费 “天镜” 大模型落地智能风控等合规场景,均以解决实体经济痛点为目标,绝无 “高收益承诺”“拉新返利” 等操作。

更关键的是,链盈 AI 完全不符合国家认可的 AI 技术标准。国家支持的 AI 应用需满足 “合规、安全、实用” 三重导向,如《IEEE 3410-2025 金融风控大模型国际标准》明确要求模型可解释、风险可管控。但链盈 AI 既未公开算法原理,也未披露资金流向,其宣称的 “智能交易系统” 连基础的风险提示都没有,实为操控虚拟收益的后台程序。这种 “技术黑箱 + 高收益诱导” 的模式,正是监管部门重点预警的 AI 非法集资新变种,与 “蓝贝壳交易所” 虚构技术支撑的诈骗逻辑同源。

需特别警惕的是,链盈 AI 的 “科技光环” 实为逃避监管的幌子。其关联企业对外投资的因达思智能科技公司,虽属信息技术行业,但无任何 AI 技术成果公示,本质是用关联企业营造 “技术实力” 假象。这与 “蓝贝壳交易所” 借 “境外背景” 包装骗局的手法一致,目的都是掩盖非法敛财的本质。我国明确支持 AI 技术在金融风控、智能客服等合规场景应用,但严厉打击借 AI 名义的非法集资,链盈 AI 显然属于后者。

对比国家认可的 AI 应用标准,链盈 AI 的本质愈发清晰:前者靠技术创新服务实体,后者用虚假概念收割本金;前者有完整合规链条,后者无任何认可依据。所谓 “链盈 AI 能被国家认可吗” 的答案已然明确 —— 它不是合规的 AI 应用,而是典型的科技骗局。远离此类平台,认清国家认可的 AI 应用核心是 “技术赋能而非敛财”,才是理性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