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个黑猫币等于几元?空气币的虚假定价与诈骗陷阱

 

“1 个黑猫币等于几元?” 的价格追问,正踏入不法分子布设的 “猫主题” 空气币陷阱。检索监管通报、司法案例发现,所谓 “黑猫币” 实为无真实价值的虚拟货币,其宣称的 “单枚价格” 全是后台操控的虚假数据,既无合法定价基础,更沦为借 “黑猫” IP 混淆视听、实施收割的工具,与猫粮币的虚假用途套路、狗币等空气币的炒作逻辑如出一辙,全程触碰法律红线,暗藏多重致命风险。

首先需明确核心事实:黑猫币无任何合法定价依据,“单枚价格” 纯属诈骗噱头。我国十部门早明确,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,相关交易均属非法金融活动。黑猫币作为典型空气币,既无技术支撑也无应用场景,仅靠 “黑猫” 标签包装 —— 其所谓 “1 枚兑 3.2 元”“单日涨 8%” 等价格信息,均是参照狗币、鳗鱼币的炒作模式伪造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不法分子常借 “黑猫投诉” 等真实平台的知名度,伪造 “官方背书” 假象,将虚假价格与维权、理财等需求绑定,精准诱导用户入局,与 “荟宝猫纸币” 冒用猫元素的套路高度吻合。

不法分子围绕 “黑猫币价格” 设计了三重精准收割链条,复刻成熟诈骗模式。一是 “IP 捆绑引流”,在社交平台散布 “黑猫币获维权平台认证,单枚价格将破 5 元” 的虚假信息,搭配伪造的 “价格走势图”,诱导用户点击嵌入钓鱼链接的 “实时报价页”,与猫粮币用虚拟猫 IP 吸引投资者的逻辑一致;二是 “平台操控割韭菜”,引导用户在仿冒交易所注册,以 “按实时价格低价认购” 为诱饵诱骗充值,待资金池达标后操纵价格断崖式下跌,使 “代币” 沦为废纸,正如哥伦布 CAT 币 300 余万投资者血本无归的结局;三是 “虚假兑换陷阱”,宣称 “黑猫币可按 1:3 兑换实体商品”,诱导用户充值后以 “兑换额度不足”“需补差价” 为由持续敛财,与 “黑猫餐厅” 以低价商品为幌子高价宰客的诈骗手法异曲同工。

轻信黑猫币价格参与交易,将面临三重不可挽回的风险。一是资金清零风险,虚假平台的资金多通过境外渠道转移,参考空气币诈骗案例,2025 年此类追讨成功率不足 7%,正如涂女士险些被 “黑猫” 相关诈骗卷走 140 万元的教训;二是法律追责风险,参与黑猫币交易属非法活动,若协助传播价格信息诱导投资,可能触犯帮信罪,哥伦布 CAT 币案中 28 名团伙成员已因此获刑;三是信息泄露风险,在非法平台查询价格需绑定银行卡、身份证信息,这些数据会流入黑灰产,为 “账户解冻” 等二次诈骗铺路,与涂女士因填写信息险些被盗刷的遭遇如出一辙。

必须戳破的认知误区是:“有价格标签” 不等于 “有投资价值”。狗币、鳗鱼币等案例已证明,借动物 IP 炒作的虚拟货币最终只会沦为收割工具,而黑猫币连基本的 IP 关联都是虚构。更需警惕的是,部分人误将 “黑猫” 标签与 “正规” 挂钩,忽视了虚拟货币交易本身的非法属性,正如 “黑猫餐厅” 以正常经营为幌子掩盖诈骗本质。

对用户而言,面对 “1 个黑猫币等于几元” 的正确态度是 “不查询、不相信、不参与”。我国不存在合规的黑猫币交易渠道,任何价格信息都必然伴随骗局。牢记涂女士的反诈经历、哥伦布 CAT 币 3 亿传销案的教训,像拒绝猫粮币、羊驼币一样远离黑猫币,选择持牌金融机构的正规服务,才是资产安全的根本 —— 在虚假价格的诱惑面前,任何 “抄底” 的冲动,都可能让自己沦为诈骗分子的猎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