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数字人民币 App 推广拉新” 是法定数字货币普及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但其开展始终严守 “合规普惠、无传销无炒作” 的底线。正规推广依托商业银行与官方场景,以便民服务与安全体验为核心;而虚假拉新多借 “高额佣金” 设局,实质是诈骗陷阱。认清二者边界,是参与推广或接受服务的关键前提。
正规推广拉新以 “场景赋能 + 便民激励” 为核心路径,由银行等合规机构主导。个人层面,App 内置的社交化激励是重要方式:2025 年春节期间,用户分享专属头像海报邀请新用户注册,即可获赠 “巳巳如意” 限量挂件等非遗主题文创,这种激励聚焦用户体验而非现金返佣。机构层面,银行通过 “精准定位 + 场景渗透” 实现批量拉新,邳州农商银行依托数据平台锁定对公代发客群,推动 35 家医院开通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,年度新增个人钱包 3.5 万个;工行徐州分行则在文庙街区设推广小屋,通过 “一分购” 体验活动,累计拓展用户突破 60 万户。这些推广均不设层级分佣,且全程依托官方渠道完成。
场景建设是拉新转化的核心支撑,让 “拉新” 与 “用新” 形成闭环。合规推广始终围绕民生需求布局场景:邳州农商银行打通医院缴费、学费缴纳等高频场景,官湖支行打造的数字人民币集聚街区,实现 70 家商户收单全覆盖,月活钱包达 5201 个;全国范围内,App 已支持微信、支付宝等渠道的红包分享,春节期间通过红包功能带动的新用户占比超 30%。这种 “先有场景再拉新” 的模式,与虚拟货币 “先拉新再炒作” 的套路形成本质区别。
必须高度警惕借拉新之名的虚假骗局,其核心特征是 “高额返佣 + 层级发展”。2025 年 4 月曝光的谣言显示,不法分子伪造 “数字人民币银行成立” 消息,以 “招募推广员返利 2%-5%” 为诱饵,通过发展下线构建传销网络。这类骗局精准利用公众对拉新奖励的期待,却暗藏三重陷阱:要求填写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导致盗刷,以 “兑换补贴” 名义诱骗资金,层级发展模式涉嫌传销犯罪。央行明确警示,数字人民币推广从不设 “有偿招募”,此类信息均为诈骗。
参与或识别推广拉新需把握三个原则:一看主体,正规推广由商业银行、政务平台等官方机构开展,非官方渠道的 “招募令” 必为骗局;二看激励,合法激励多为文创礼品、消费优惠,承诺 “现金返佣”“拉人分红” 的均属虚假;三看流程,新用户注册仅需通过官方 App 完成,要求下载非官方软件、转入资金的均是诈骗。
数字人民币 App 推广拉新的本质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普及,与虚拟货币的传销式拉新有天壤之别。前者依托国家信用,以便民为目标;后者借概念炒作,以敛财为目的。公众应通过银行网点、官方 App 等正规渠道参与推广,远离任何带层级分佣的拉新活动,若发现疑似骗局,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