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中本聪自己会用比特币吗?” 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加密社区。作为比特币的创世者,他不仅在技术层面定义了这一去中心化货币,更通过早期链上操作完成了比特币的首次实践验证 —— 从创世区块挖矿到点对点交易测试,中本聪的 “用币痕迹” 既印证了技术可行性,更暗藏着对去中心化理念的坚守。
中本聪的 “用币” 始于创世区块的技术验证。2009 年 1 月 3 日,他手动创建比特币首个区块(创世区块),系统自动生成 50 枚 BTC 作为区块奖励,存入地址 “1A1zP1eP5QGefi2DMPTfTL5SLmv7DivfNa”。这一操作并非简单的 “挖矿领币”,而是对区块链底层逻辑的实战检验:他在区块哈希中嵌入《泰晤士报》标题 “财政大臣即将对银行进行第二次救助”,以技术方式嘲讽传统金融的脆弱性,用实际行动践行比特币 “替代中心化货币” 的初心。虽然后来协议明确创世区块的 50 枚 BTC 不可交易,但这无疑是中本聪 “使用” 比特币构建生态基石的起点。
早期链上交易记录更直接证明他的实操经历。作为比特币网络初期唯一的矿工,中本聪在 2009-2010 年间开采了超 110 万枚 BTC,分散存储于多个含 50 枚奖励的地址中。Coinbase 主管 Conor Grogan 的链上分析显示,这些地址存在 24 笔转出交易,部分资金流向加拿大交易所 CaVirtEx,推测其可能通过交易测试比特币的流通功能。更关键的是,2010 年他曾向开发者哈尔・芬尼转账 10 枚 BTC,完成比特币历史上首次点对点交易,用实践验证了 “无需中介即可转账” 的核心优势 —— 这正是比特币最本质的 “使用场景”。
但中本聪的 “用币” 始终恪守技术初心而非逐利。2011 年他交出网络警报系统私钥隐退前,从未大规模动用所持资产。截至 2025 年,创世区块钱包的 99.68 枚 BTC 仍未转出,分散在早期地址的百万枚 BTC 也无集中异动,甚至有观点猜测其私钥已被有意遗弃。这种 “囤而不用” 的选择,与后来借虚拟货币炒作的投机者形成鲜明对比:他更在意通过自身操作验证技术可靠性,而非利用创世者身份牟取利益,这恰是对比特币 “去中心化、反投机” 本质的最佳诠释。
中本聪的 “用币史” 本质是技术验证史。他用创世挖矿测试共识机制,用点对点交易验证流通逻辑,用长期 “不动币” 坚守去中心化初心。这些链上痕迹不仅回答了 “是否用币” 的问题,更揭示了比特币的核心价值 —— 正如 Web3 领域最吃香的开发、审计人才需聚焦技术落地而非概念炒作,中本聪的实践早已指明:真正的加密技术价值,永远藏在对逻辑的验证与对理念的坚守中,而非资产价格的波动里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