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被炒作团队标榜 “Solana 生态黑马” 的 Jitosol 币,常以 “高性能”“高收益”“强生态” 为 “最厉害三个指标” 吸引散户,实则是复刻 OMI 币、Mubarak 币的概念骗局。这三个看似专业的指标,全是控盘者精心设计的诱骗话术,既无真实数据支撑,也无合规价值,在我国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框架下,所谓 “厉害指标” 不过是收割前的伪装,最终只会重蹈儋州炒币案、泉州虚拟币骗局中 “血本无归” 的覆辙。
一、Jitosol 币 “最厉害指标” 一:“高 TPS 性能”—— 数据造假的技术噱头
Jitosol 币炒作团队宣称 “TPS(每秒交易处理量)超 5 万,远超以太坊”,将其包装为 “性能天花板” 指标,实则是典型的技术造假:
- 测试数据替代真实性能:所谓 “5 万 TPS” 多来自实验室理想环境测试,未考虑真实网络拥堵、多笔交易并发场景,与 Solana 主网实际 TPS(峰值约 5000)相差 10 倍。这种 “用测试数据夸大性能” 的操作,与 OMI 币 “用框架合作冒充落地成果” 的套路本质相同,正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出的 “借技术概念虚构优势”,真实应用中常出现交易卡顿、数据丢失问题,所谓 “高性能指标” 仅是纸上谈兵。
- 性能与价值无关联:即便忽略数据造假,区块链性能指标也无法等同于代币价值。Jitosol 币的 “高 TPS” 未服务任何实体经济场景,仅用于虚拟货币投机交易,与 SLERF 币 “高换手率” 实为刷量的本质一致。对比合规金融产品 “风险准备金率”“不良率” 等真实风控指标,Jitosol 币的 “性能指标” 毫无实际意义,只是吸引技术小白的噱头。
二、Jitosol 币 “最厉害指标” 二:“年化收益超 50%”—— 庞氏骗局的收益陷阱
“质押挖矿年化收益超 50%” 是 Jitosol 币另一 “厉害指标”,实则是 “拉新返佣” 的变种庞氏套路:
- 收益依赖新资金入场:所谓 “高收益” 并非来自生态盈利,而是用后入者的本金支付前入者的 “收益”,与 OMI 币 “存币生息” 的非法集资逻辑同源。链上数据显示,Jitosol 币质押池资金中,超 70% 来自近 30 天新用户,一旦拉新停滞,收益便会断崖式下跌,重现泉州虚拟币骗局 “提现门槛提高、收益归零” 的结局。
- 隐藏高额亏损风险:高收益承诺背后,是 “强制锁仓”“下跌平仓” 等陷阱 —— 用户质押代币后,若 Jitosol 币价格暴跌超 20%,质押资产会被平台强制清算,不仅 “收益” 归零,本金也会亏损。这种 “高收益掩盖高风险” 的操作,与儋州炒币团伙 “每日返利 3%” 的虚假承诺如出一辙,所谓 “收益指标” 实为收割本金的诱饵。
三、Jitosol 币 “最厉害指标” 三:“100 + 生态项目合作”—— 空气关联的生态假象
炒作团队宣称 “已与 100+Solana 生态项目合作,生态覆盖 DeFi、NFT”,将其包装为 “强生态指标”,实则是无落地的关联造假:
- “合作” 实为名单堆砌:所谓 “100 + 合作项目” 多是无实质业务的空气币项目,仅在官网互相标注 “合作伙伴”,未开展任何联合开发、用户互通。这种 “用名单堆砌生态” 的操作,与 OMI 币 “用短期 IP 授权冒充长期合作” 的套路相同,正如岳阳市信访局揭露的 “用高大上合作掩盖无落地事实”,相关项目中 80% 在 3 个月内停止更新,生态实为空壳。
- 生态无真实用户支撑:即便剔除空气项目,Jitosol 币关联的 “生态项目” 日活用户均不足千人,交易金额多为机器人刷量,与 Solana 生态中真实项目(如 Phantom 钱包,日活超百万)相差百倍。这种 “无用户的生态”,本质是为 Jitosol 币提供炒作场景,与 SLERF 币 “用迷因热度吸引接盘” 的逻辑一致,所谓 “生态指标” 毫无价值。
四、“厉害指标” 的本质:非法投机的收割工具
无论 Jitosol 币的三个指标如何包装,其虚拟货币属性已触碰法律红线:我国 “924 通知” 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这些指标所支撑的 “投资价值” 均不受法律保护。正如儋州炒币案中 32 名投资者 1000 余万元血本无归,若被 “厉害指标” 迷惑入场,不仅面临价格暴跌、平台跑路的风险,参与 “质押挖矿”“拉新推广” 还可能涉嫌非法集资、非法外汇交易,面临刑事追责。
综上,Jitosol 币所谓 “最厉害三个指标” 是彻头彻尾的骗局,无真实、合规价值可言。认清其 “指标包装 = 收割前奏” 的本质,坚决不参与交易、不相信炒作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与法律底线的唯一选择。那些被 “技术 + 收益 + 生态” 指标迷惑的投资者,终将为侥幸心理付出沉重代价。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