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门罗币有多少节点” 的疑问,本质是对其网络去中心化程度与安全性的关注。作为以 “极致匿名” 著称的虚拟货币,门罗币的节点规模虽体现出一定的网络活跃度,但其节点支撑的隐私网络,却因深度绑定暗网交易沦为非法活动的工具,节点数量的多少更反衬出其社会危害的广度。
从节点规模与分布来看,门罗币保持着较高的去中心化网络特征。截至 2025 年 10 月,门罗币全球活跃节点数量稳定在 1.8 万个左右,其中约 40% 分布在欧洲,35% 位于北美,亚洲节点占比不足 20%,这种分散化布局与其抵制 ASIC 挖矿、追求算力平等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。节点作为门罗币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,承担着交易验证、账本存储等功能,其数量规模与分布密度直接影响网络稳定性 —— 相较于部分山寨币不足千个的节点量,门罗币的节点规模确实支撑了其 “抗审查” 的技术特性。
节点规模与隐私技术的结合,使其成为暗网交易的 “首选货币”。门罗币节点通过环签名、隐形地址等技术,将每笔交易与历史交易的虚假输出组合验证,彻底隐藏交易双方身份与金额,即便是节点本身也无法追踪资金流向。这种由大量节点构建的隐私网络,让门罗币在暗网生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:慢雾科技数据显示,若计入恶意蠕虫等地下活动,门罗币在暗网的活跃度排名第一,远超比特币与 Zcash。2017 年暗网市场 AlphaBay 被查封时,FBI 能明确统计比特币、以太坊等资产数量,却因门罗币节点的隐私保护无法确定其收缴规模,印证了节点支撑的匿名网络的 “抗监管” 能力。
更需警惕的是,节点支撑的网络活跃度背后是严重的社会危害。门罗币节点数量的稳定增长,与其恶意挖矿活动的泛滥密切相关 —— 安全公司调查显示,当前流通中的门罗币约 5% 来自恶意挖矿,上至政府设备、下至电视机顶盒都曾被植入挖矿程序,而这些恶意算力最终都接入了门罗币的节点网络。节点越多,意味着其隐私网络的覆盖越广,被黑客用于勒索、洗钱等犯罪活动的便利性越高:Akamai 研究员曾披露,攻击者勒索门罗币时,甚至能通过节点网络隐藏自身位置,连受害者是否付款都无法确定。
我国监管层面早已看穿其节点网络的非法本质。尽管门罗币节点多分布在境外,但我国十部门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列为非法金融活动,其节点支撑的交易网络因涉嫌洗钱、恐怖融资等犯罪,成为监管打击的重点。2025 年多地警方破获的暗网贩毒案中,均发现门罗币节点转账痕迹,涉案资金通过节点网络跨境流动,给案件侦办带来极大阻碍。
综上,门罗币 1.8 万个左右的节点规模虽体现了网络活跃度,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非法活动。节点数量越多,意味着隐私网络的危害范围越广,与我国法律红线的冲突越剧烈。认清其节点支撑的非法本质,远离任何相关交易与参与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与社会秩序的根本选择。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