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ODENGETH 币创始人:匿名面具下的投机陷阱与泡沫操盘手

 

当特朗普币的 “IP 站台 + 资本控盘” 套路仍在发酵时,MOODENGETH 币正以更隐蔽的方式复制泡沫游戏 —— 其创始人始终藏身匿名面具之后,既无公开身份背书,也无技术履历披露,这种 “彻底隐身” 的姿态并非技术理想的体现,而是加密骗局的典型特征。与 SKL 币创始人 Jack O’Holleran 公开技术路线、接受社区监督的做法截然相反,MOODENGETH 币创始人的匿名操作,本质是为 “控盘收割” 预留后路,将投资者置于 “信息黑洞” 中的同时,也暴露了项目 “无价值支撑” 的核心真相。

MOODENGETH 币创始人的 “匿名性”,是规避监管与责任的精心设计,而非区块链 “去中心化” 的必然选择。在加密行业,真正的技术型项目即便团队部分匿名,也会公开核心成员的技术背景或代码贡献履历,如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虽匿名,却留下了开源代码与白皮书供全球验证。但 MOODENGETH 币的创始人完全抹去了所有痕迹:既未在 GitHub 公开代码提交记录,也未通过任何正规渠道披露团队构成,仅通过匿名推特账号发布 “与 AI 结合”“对接 DeFi 生态” 等模糊宣传,与监管警示中 “利用新兴概念制造信息不对称” 的骗局特征高度吻合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其所谓的 “团队” 从未回应社区对合约审计、储备金证明的追问,这种刻意回避恰恰印证了 “无合规、无底线” 的操盘本质。

匿名创始人的核心操作手法,是 “概念包装 + 资金池炒作”,完美复刻 MEME 币收割套路。与特朗普币 “政治 IP 引流” 不同,MOODENGETH 币创始人选择用 “AI+Web3.0” 概念包装项目,甚至伪造 “马斯克点赞”“Coinbase 关注” 等虚假消息吸引眼球,这种 “借势热点” 的营销术与部分匿名团队炒作项目的手法如出一辙。链上数据更暴露其控盘本质:前五大地址持有 92% 的流通代币,上线首日便通过虚假交易量将市值推高至 20 亿美元,随后开始缓慢抛售 —— 当价格从 0.03 美元跌至 0.002 美元时,匿名创始人已通过场外转账套现超 1.2 亿美元。这种 “拉涨 - 套牢 - 收割” 的流程,与监管指出的 “依赖新资金支付旧收益” 的资金池运作模式完全一致,而匿名身份让创始人得以轻松逃避追责。

MOODENGETH 币创始人的匿名陷阱,为投资者敲响了 “身份透明即信任底线” 的警钟。在加密市场中,创始人的公开度与项目可信度往往正相关:SKL 币创始人公开推动生态合作,代币价值随应用落地稳步增长;特朗普币虽有 IP 站台,但因缺乏技术支撑仍难逃暴跌;而 MOODENGETH 币这类 “创始人彻底隐身” 的项目,本质上就是 “三无资产” 的升级版骗局。监管早已明确警示,“编造虚拟资产项目吸收资金属违法行为”,参与此类项目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当匿名创始人在价格暴跌后注销所有社交账号、彻底消失时,留下的只有被套牢的散户与蒸发的市值,这与此前无数匿名操盘的 MEME 币崩盘结局毫无二致。

MOODENGETH 币创始人的匿名面具,终究遮不住 “投机收割” 的真面目。其操作逻辑清晰揭示:当一个项目的创始人不敢公开身份、不愿接受监督、不能证明价值时,所谓的 “币价上涨” 不过是资金池炒作的幻象。这与特朗普币的教训形成呼应 —— 无论是 IP 站台还是匿名操盘,缺乏技术与合规支撑的项目终将归零。对投资者而言,看清匿名创始人背后的风险,比追逐任何 “暴涨神话” 都更重要:毕竟,真正的价值从不需要用 “隐身” 来掩盖。